夏公公想起先帝时期,镇国公功高震主。先帝便用了这样一招解决了镇国公。
如今的摄政王就如当日的镇国公,功高震主自是不必说的。且这位小皇帝年纪尚小,经不住身边人的挑唆,只怕小皇帝已经起了借病杀人的心了。
想到这里,夏太监更加确信要去找皇上,就算没有结果,也该试探一下皇上对摄政王的态度。
若是小皇帝真的打算让摄政王‘病逝’那夏太监只能用最下策了!
还未动身,就见一名士兵慌里慌张的朝这边来,夏太监瞧那人眼熟,等走进了才确定是摄政王的副将李铭。
“夏公公,摄政王如何了?”李铭想进帐篷,又怕惊扰了,“可吃了药了?”
见他也问药,夏太监心里更急了,摆摆手道:“哪里有药,今儿连太医都不见了。”
李铭闻言,登时大怒,“摄政王不见好,王之平又主张休战议和,这可如何是好!”
夏太监唯恐这话被摄政王听到,要制止他小声,却听到帐篷里传出摄政王沉重的声音,“绝不可休战议和!”
听到摄政王的声音,夏公公和李铭惊喜的进了帐篷,连口鼻都忘了捂了。
“您感觉怎么样?”夏公公眼含泪花,“可想吃点东西?”
摄政王摆了摆手,眼睛看向李铭,“休战议和的事儿,可准了?”
见问,李铭垂首,“皇上已经将此事交给了宁远侯了,想来这会儿宁远侯已经去往南诏谈和了。”
饶是摄政王身经百战,这一时听了这话,气恼冲上心口,竟吐出一口血来。
“王爷!”
夏公公看着带血的帕子,忍不住老泪纵横。
摄政王安慰的看了他一眼道:“无妨,你们且先出去,莫要再染上这该死的瘟疫了。”
李铭闻言后退了两步,夏公公却不肯离去,“奴才不怕什么瘟疫,奴才这就去……”
不等夏公公说完,摄政王无力的摆摆手,从怀中掏出一个帕子,交给夏公公。
“不要被任何人知道……你去……按照帕子上的药方……抓药……”
夏公公一把抓过帕子,就见帕子用线绣着一个药方,惊喜道:“原来王爷一直都有药!那为何……”
再看那帕子的笔迹,夏太监只觉得眼熟,顾不得多说,赶紧悄悄的出去配药去了。
那帕子是摄政王临出京时,押送薛家粮草的薛家大公子给的,他只说这上面的方子是治疗瘟疫的方子,但具体是什么瘟疫,他也说不清楚,只交代摄政王好生装着,不要丢了。
因那帕子上带着熟悉的香味,摄政王便将它小心的珍藏起来。
这一路并没有遇到什么瘟疫,连日赶路,摄政王便将这药方的事儿给忘了。
自前几日他觉得自己好像病了,只当是一般的风寒,既没有声张也没有往瘟疫的方向想。直到病倒了,他才想起这个帕子。
但是他并不急着为自己治病,而是放任病情的继续发展,从而给某些人留下时间滋生野心。
这一路行来,摄政王一直在观察小皇帝,确定这一路都有人与小皇帝暗中联系,且那人正是长公主的人。
要说长公主联系小皇帝也属正常,只是暗中的人关心的都是摄政王的身体。
若说长公主关心摄政王的身体,光明正大的关心。这种暗中关心便是有不能被人的知道的原因了。
再看小皇帝对带兵打仗的态度,没有一处是明君该有的表现。
虽说小皇帝还小,可他身上的担子不允许他该有这般表现。
摄政王已经要等不及他长的足够大,便想将皇位该承担的事情交给小皇帝,以便他能早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的志向从来都不在皇位上,而是在天高地阔的战场,在有她的后宅。
这一次执意带小皇帝御驾亲征,就是希望他能快速成长起来,希望他看到边疆战士为了保护家园的努力,能激起他对家国大业责任心,早点有一个做皇帝该有的样子。
可这一路,小皇帝除了吃喝睡便是抱怨不好玩,抱怨路途辛苦。
甚至还抱怨将士们没有一举打赢胜仗,能让他早点回京城。
小皇帝的表现让摄政王心底满是失望,尤其是小皇帝主动与王之平结交,甚至将自己与京城的联系暗卫交给了王之平。
要说王之平的能力是有的,尤其是在作战方面,是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的,不然摄政王也不会留他到现在。
但是人品是不过关的。
小皇帝身为君王必须有识人用人的能力,但小皇帝身为孩童,是不具备明辨是非好坏能力的。
故而,摄政王借着身染瘟疫,给王之平向小皇帝展现他性格弱点的机会,考验一下小皇帝。
如今考验的结果出来了:小皇帝迟迟不肯为他治病,而同意王之平的主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