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摄政王病倒,王之平的新的希望随着摄政王的昏迷不醒渐渐现出雏形。
随着病情的加重,摄政王已经三天水米不进了,用不了多久一定会,王之平简直要心花怒放了。
尽管一切都看似稳了,因为上一次被摄政王死里逃生了,王之平还是不能大意的。
不到摄政王不咽气的那一刻,他是不能露出任何马脚的,故而他十分积极的为摄政王寻医问药,还逼得太医院的太医们点灯熬油的找药方,折腾的人仰马翻。
“臣听闻京中瘟疫靠着一味西洋药便控制住了。”跪在首位的太医小心翼翼的道:“臣等实在做不出那西洋药啊。”
小皇帝自然也知道他们做不出,可除了发火,他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了。
若是什么都不做,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摄政王死掉,回到京城,那些文官武将们定然有话要说。
到时候,等待他的不知道会是什么洪水猛兽。
小皇帝哀叹一声,“这里去往京中的路已经被大雪封堵,朕派出去的人也是束手无策。该如何是好啊!”
“臣愿意亲自去一趟。”王之平叩首道:“摄政王是臣的恩师,恩师病重,臣愿孝犬马功劳。”
见王之平如此说,小皇帝似乎很感动,他拍了拍龙椅上的龙头,起身将王之平扶起来,“你能有这份心便罢了,只是这里战事未平,还需要你。”
其他副将也跟着附和,以彰显王之平的重要性。
重回年少奋斗过的地方,已经功成名就的王之平本就十分满足。此时皇帝又如此重用他,他做出了皇帝慧眼识珠的感动。
“皇上既重用臣,臣便尽心竭力。”王之平一个头磕地上,“只是如今摄政王和一众士兵都病倒了,臣以为还是与南召休战议和为妥。”
小皇帝在西南呆的这几天,吃了不少宫里吃不到的苦。再加上已经要过年了,他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能休息几天。
小皇帝早就想回京,好好享受自己的假期了。
只是,如今摄政王病了,他当皇帝的,自然不能随便收回全力进攻的命令,更不能召唤军队马上回京。
王之平在此时提出休战的建议,小皇帝简直要拍案称赞了,只是他习惯不正面拿主意,试探的道:“若此时主动提出休战,会不会显得我朝太窝囊?”
这话说的小孩子气,王之平想笑却又不敢,只严肃的道:“皇上圣明,休战议和是我们及时止损,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可是……南诏议和的条件是要我朝公主和亲。”小皇帝有些犹豫,“朕只有一个康太妃所出的三姐姐了,她断是不肯去和亲的。”
康太妃自然是不肯叫女儿来和亲的,只是当初与皇后一党争皇位两败俱伤后,她便带着儿子女儿去封地没了任何消息了。
没有消息自然不是因为失败而气馁,而是蓄精养锐。
早就有传言,康太妃的小康王爷已经偷偷在封地囤地养兵了。
“公主食天下俸禄,自然是要为天下做点什么的。”王之平沉声道:“若是一个公主便能带来边境百姓的安宁,换取众将士的性命,臣觉得这是公主的荣幸。”
王之平是武将,他只管打仗的事儿。
至于派哪个公主去和亲,不是他王之平能决定的。
小皇帝自然也希望派一个和亲公主把眼前的麻烦事儿给解决了,可是,若是派康太妃的女儿,那又是另一件麻烦事。
想到这些麻烦事儿,小皇帝的眉头锁的更紧了,他现在有些后悔,不该脑门一热就跟着摄政王御驾亲征的,不然这会儿派出去的和亲公主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小皇帝在心里不住的埋怨摄政王,嘴上却不能说。
此时的摄政王正躺在距离营地一里外的帐篷里发着烧,他的帐篷外重兵把守着,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当然了,这附近也没有闲杂人等。只有与摄政王有相同症状的士兵们,各自躺在各自的帐篷里等死。
之所以说是等死,因为摄政王的病尚且都无药可医,更何况那些士兵?
一直伺候在摄政王身边的夏太监口鼻处围着厚重的布,用湿毛巾小心的擦拭着摄政王额头的汗水。
夏太监是摄政王还是小皇子时,就伺候在他身边的,是陪着摄政王长大的。
后来摄政王长大分府令住,他也一直跟在身边,这些年跟随在摄政王身边,虽说也出生入死过,但从没眼下的情况这般急。
自打三天前摄政王呕吐不止后,便一直陷入昏睡状态,这三天不吃不喝却不停的呕吐,眼见着三天水米不进,人已经瘦的脱相了。
夏太监心里急,想着太医已经一天没有出现了,便出了帐篷,询问把守在帐篷外的士兵,京城那边可送药来了。
得到否定的答案,夏太监将嘴鼻上的布扯下来狠狠的扔在地上,对士兵道:“你们听着点里面的动静,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