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深了想,凤千山竟能从往生域的结界受到启发,将其融入天绝道中,必然对其有深刻的了解,很难说它正好在新朝初期战乱平复、六族刚刚恢复一些、帝王也秘密养出整整七座大营的精锐时破裂,以致幽影为祸,会不会是有人故意为之。
否则,两个时空天宽地广,为什么损毁处正好都在与天龙大地边境重合的部分,既能大规模消耗六族实力,又不至于影响了帝王掌控的中心三境?
联系前后,更很难说六族联军几乎全军覆没,精锐所剩无几,背后有没有什么玄机,最后趁六族虚弱之机将各族重要人物召入永安,雷霆手段,牵制对手,不免令人遍体生寒。
直到此时,六族才真正意识到,他们的前辈集家族之力,甚至为此失却性命扶持上位的,究竟是个什么样可怕的人。此人与六族结盟时不过区区三四十岁,跟一帮掌控家族多年的精英盟友比起来堪称稚嫩,却已经老辣到从起兵之时就已经在筹划着如何防备、钳制这些攻伐征讨、为王前驱的重臣,借势而为,不动刀兵,竟生生以一己之力将六大簪缨世家都最终圈进了他的掌控中。
然而此时说什么做什么都已经晚了。六族连年征伐元气大伤,帝王却手握重兵和天绝道。对方先递出和平共处的意愿,如何抉择最有利,只要不傻,都该知道。将来的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权势之争,争的并非一朝一夕之长短,今日大获全胜的,未必就能笑到最后。
身负重明血脉的宁氏本就天生对朱雀后裔的凤氏素有臣服之心,多少万年来,曾不止一次协助凤氏先祖立国,一向忠心耿耿。万藏境则因背靠时空结界虚空界,历来只有护卫,不涉兵事,全无抵抗之力。两族子弟率先放下酒爵,跪地奉旨。
有了领头妥协的,就会有更多的服从者。六族自此被迫一分为二,世代受人挟制。唯一令历代凤氏帝王憾恨、然而令六族至今庆幸的是,天不假年。
也许是算计太过劳心伤神,也许是研究天绝道耗尽心血,兼且炼制亿万凡人魂魄、断绝了它们的轮回之路,违逆天道引发反噬,待六族实力重新恢复、第二次组建联军征伐往生域失败后,不足二百岁的大昭圣祖随即薨逝。凤千山若长命一点,再多活个几十年,活到大昭人正常些的寿命,以他的心计和城府,很难说帝室与六族之间又会是什么情形。
双方最后都把筹码压在了子孙身上,都期冀将来有一天出现个不世之才,能彻底征服对方。大昭的局面就此定下来,在长达几千年的历程中,不断增补修改,诡异地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人都有私心,缺乏绝对的实力和机会时,非但没有任何人愿意出头去打破这种平衡,反而会极尽所能,自觉维护。分得越散,私心越多,越难以结为一体。凤千山强迫六族分|裂成内外共十二部分,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此计之狠毒,几乎等同于一举断绝了六族再度联手的机会。即使同一世家中,嫡系为了不轻易成为旁系的弃子,都竭力保证自己在整个家族中不可撼动的地位,甚至渐渐研究出不少压制旁系的功法。
此后,六族固然没有办法再如从前一般左右王朝命运帝王废立,但凤千山那样算无遗策的人,多少年都不可能诞生一个,帝室也再未出现任何一个足以承担大昭圣祖期盼的后裔,去将所有权柄尽数收归帝王。
五兵六族七姓被一条名为权力的铁链锁成一圈,锁在永安,又互为姻亲,关系错杂纷乱,渐渐交织成一张严密的巨网,从王都铺展到边界六境,涵盖了整个大昭版图,对于网中诸人既是保护,更是囚困,直到谁也不敢妄动。
直到许多年后,不足周岁继位的昭仁惠帝弱冠亲政,变更帝号为“明”,是为大昭现任帝王,昭明帝。
宁苏曲嘶哑阴森的嗓音中,那段连墨漆和凤不归都显然不太清楚的人间往事一点一点被铺开,展现在谢重珩眼前,又归拢到如今的局面。
昭明帝自然知晓先祖的这些历史。于他那样经历的人而言,更知晓大权在握、不受挟制掣肘的酣畅和恣肆,以及无人可以构成威胁、不必时时悬心吊胆的安全感。
天绝道的功法太过霸道、邪性,自落成以来数千年,只有凤千山为震慑六族短暂开过一次。昭明帝自认为能承继先祖的遗志,时时想着诛灭六族,收回权柄。此番开启飞星原那道,碧血的护境结界被死死压制,根本无法打开。
“凤千山虽死得骨头都只怕早成了灰,六族每一代不下数万人,却仍然没有哪怕一个人能越过他留下的这场阴谋。纵然六族分为内外十二部,但各个嫡系的掌执、旁系的族老,有谁不知道联手的重要性?有谁不知道任何一族倒下了,就是打破了数千年的平衡,等同于给六族的防御撕开了口子?又有谁不知道凤北宸如今对六世家恨之入骨,必欲各个击破、挫骨扬灰而后快?你猜为什么大家明知拖下去无非死路一条,却至今不肯结盟,像很多年前一样,拼死一战?”
宁苏曲根本不待他开口,已自问自答:“当然是因为谁都不可能甘愿成为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