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女人的软肋,孩子一旦有什么需求,做母亲的都想要尽力去给。
志儿从出生起就算没了父亲,虽然身边有许多人爱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于父亲的缺失渐渐有了概念。
从前不知道孤独城就是志儿的亲生父亲时,薛簌簌对待这件事除了心疼别无他法。
这种心疼除了除了对这件事的无力感之外,还有怨恨自己的成分。
后来,她明白了,怨恨自己是没有用的。便只当志儿没有父亲这件事是他命该如此。
他命该如此的话,就当是对他,对薛簌簌的一个考验。
而如今既然已经知道了孤独城就是志儿的亲生父亲,薛簌簌的心里有一种十分踏实的感觉。虽然她面上还是不肯与孤独城亲近,却也没有拒绝孤独城与志儿亲近。
大约是血浓于水的原因,志儿非常喜欢孤独城,喜欢到让薛家人都很诧异的地步。
有了志儿和孤独城的亲近,自薛母身体康复后,薛家人也开始期待薛簌簌能与孤独城发生点什么,丫鬟可馨能说出这话来,也并不奇怪了。
在这之前,薛簌簌一直以假装不知情的态度面对孤独城,假装不知道它为何会去北燕,假装不知道他以看薛母病的理由,三番五次的来薛府真正的目的。假装不知道他总是与薛家大哥一起带着薛家所有的男孩子去打猎所谓为何。
假装不知道他总是似有若无的将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是在期待什么。
薛簌簌虽然有一张年轻人的脸,可心里却住着一个身居后宅的老妇人。
一如从前在后宅的处世态度,让她不由的害怕改变,拒绝改变,拒绝看到真相。
薛簌簌谁不喜余可人,但却赞同她说的那句话。
她说:薛簌簌,你就是个幸运的蠢货,若不是生来什么都有了,就只剩蠢了。
她的确只剩下蠢了,处理任何问题都没有什么好主意,只能被事情推着走。
从前嫁给王之平是这样,离开王之平也是被重生推着走,后来的每一件事,她都以不争不抢的态度,被命运推着走。
这种不争不抢并不是她天生淡然,而是没有一个好用的脑子,能想到好的主意去争,去抢。
她幸运的便是父母亲人都无条件的宠爱她,而不是因为她好,所以才对她好,只是因为她是薛簌簌,就对她十分的宠爱。
在这种不需要心眼儿就能活的很好的环境中长大,薛簌簌理所当然的长成了一个没有心眼的人,在处理问题时便显得很是幼稚。
眼下,因为薛簌簌的不答应和不拒绝的幼稚处理方式,导致了孤独城以为她是默认了,便火速处理了一妻一妾,扬言
要与薛簌簌一生一世一双人。
一生一世一双人?
这是曾经薛簌簌和孤独城的约定,二人约定,成婚后便如薛父薛母一样,一辈子只守着对方,不再想其他。
可薛簌簌听到这种传言,第一反应居然是觉得可笑。可笑后又有点无奈。
这世间哪有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就连父亲与母亲那般恩爱的,也有生嫌隙的时候,更何况薛簌簌这般已经嫁过一次人的。
尽管她嫁人后,身子一直是干净的。但是她的心里确确实实的住过另一个男人。
甚至,前世独守空房十八年的她,在死之前还盼着那个男人能去看她一样。
如此的经历,实在让薛簌簌无法面对孤独城炙热的情感。
她只能装傻。
用装傻来考验对方是否带着真心。
而这种考验是十分幼稚的考验,无非就是薛簌簌爱答不理,冷眼旁观孤独城,他做任何事情,她都不予回应,也不做拒绝。
只有这样,她才能有时间去感受孤独城的诚意。只有这样,她才能孤独城失去耐心转身离开后,才能潇洒的对自己说:我就知道会这样。
她在心里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已经想象到两个人在一起会以什么结局结束。
她在等,等确定那个最坏的打算不会发生,她才敢迈出那一步。
在迈出那一步之前,她会一直装傻下去。
如今她不能在装傻了,孤独城和薛家,甚至京城许多人都在等薛簌簌的一个答案。
可薛簌簌心里的答案不是对与错,而是想着怎么才能完美的作对。
怎么才能避免伤害所有人,怎么才能不让薛家成为京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想着这些,她让可馨给她梳一个庄重的发髻,她要出门去。
可馨还以为自家姑娘这是开窍了,想要梳个好看的头发,去找孤独城,便很用心的给她做了一个漂亮的发髻。
等她陪着薛簌簌出门,才知道她家姑娘是要去林府,看望传言和离后一直养病在家的林宝钗。
半年前,薛簌簌给林宝钗留下一封信,告诉她自己要离开京城去北燕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