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发生的一切是余可人最不愿意回忆的,因为她不想再次面对王之平丑陋的嘴脸,也不想正视自己因为出身而不被爱的过程。
孤独城与王之平与南诏国那场战役是如何输的,余可人心知肚明,孤独城为何会误入敌人的陷阱,余可人也猜得出七八分。
只是,她不敢相信,王之平真的敢这么做!
这让余可人不禁怀疑,如果他连自己朝夕相处的兄弟都敢害,那对她余可人这个来路并不十分明了的女人呢?
事实就如余可人想的那般,王之平果然回京封侯娶贵女,绝口不提与余可人许下的承诺。
余可人到底是聪明的,见王之平不提,她立马表示理解他,毕竟他的地位,若是娶了余可人,恐遭京城权贵们诟病,更何况侯府那么一大家子,确实需要一个高门闺女来支撑。
余可人对自己的财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不过,当听说王之平要娶的贵女是薛簌簌时,余可人后知后觉的悟到了什么。
于是她便拿着自己悟到的东西,寻找证据证明了她心中所想,而后她拿着证据去找上王之平,让王之平不得不放下身段与她重修旧好。
只是,知道了彼此真实的嘴脸后,王之平与余可人之间表面恩爱的背后,隐藏着对彼此的猜忌。
为了拿捏王之平,余可人便让自己快速怀孕,趁着王之平还在愧疚期,将她纳入侯府做了贵妾。
进了侯府,余可人发挥超常智慧,很快拿下了本就看不上薛簌簌的婆母,与婆母及妯娌一起,打压薛簌簌。
如此做有一部分是恨薛簌簌抢了她侯府主母的位置,一部分完全是因为嫉妒,嫉妒她的容貌,出身,以及有孤独城那样好的男人。
除了嫉妒和恨,余可人对薛簌簌还有些许的愤怒……
愤怒于薛簌簌有过孤独城那般的好男人,居然还能看得上王之平!
带着嫉妒恨和愤怒,余可人很快将薛簌簌收拾成后宅的委屈妇人。
这种委屈都是作为高门贵女难以张开嘴的委屈,因为这些委屈都是婆母,嫂子和小姑子给她的。
婆母不消说,孝顺的事儿不能含糊。若是薛簌簌觉得委屈,那便是家教不行。
至于来自大嫂子的为难,那也是好理解的,因为大哥当年为了救王之平而双腿落下残疾。
因为大哥双腿残疾,生活上颇有不便,大嫂子会心情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
薛簌簌就应该拿出点什么补偿大哥大嫂,还要处处忍让才对。
谁叫大哥当年救了她夫君的命了呢。
而小姑子们,因为出身寒微,嫁的也都是穷人,生计上遇到困难,做嫂子的,自然是要照拂的。
至于其他穷亲戚,都是投奔侯府而来的,被侯府照拂着也是应该的。
这些细微末节不消说,最重要的是王之平坐上侯爷的位置后,自然有不少的人情往来,还要与许多人保持好关系。
逢年过节的打点不能少,遇到关键晋升的节点,还需要去打通关节。这自然需要不少的银钱。
花钱的事儿,对于薛家来说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儿。难的就是薛簌簌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一下子进入这种复杂的大环境,受些委屈是在所难免的。
余可人只需要在这些委屈上再做些文章,就够薛簌簌就着眼泪到天亮的。
不过,让薛簌簌受点委屈不是余可人真正的目的,她真正的目的是将薛簌簌的财富占为己有后,将她从后门主母的位置上踢下去。
在孤独城起死回生,回京做了摄政王那段时间,余可人更觉得机会来了,便一直在王之平枕边吹风,说摄政王会因为薛簌簌报复侯府。
果然,那段时间摄政王确实有所针对王之平。虽然是王之平有错在先,但在余可人的鼓吹下,便成了因为薛簌簌与摄政王有旧情,所以王之平被摄政王针对了。
王之平果然听进去余可人的话,对薛簌簌愈加的冷落,大有不把她当人的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薛簌簌身为贵女,一点架子也没有,面对别人给她的委屈,她像是一包棉花似的,任人拿捏。
只可惜,余可人也没得意多久,王之平假死后,薛簌簌便像是觉醒了什么似的,不再如从前那般逆来顺受,对侯府的事情不闻不问了。
一开始,余可人以为薛簌簌真的以为侯爷死了,不想管也是应该的。
后来侯爷平安归来,也不见她有什么欢喜,也不见她有往日对侯府的事儿上心了。
更可怕的是,连侯爷都从她那里要不到钱了。
不过,这对余可人没有丝毫影响,反正她该敛的财已经敛的差不多了,该出的气也出了,更重要的是,因为余可人替王之平逆风翻盘,王之平便会给她抬平妻。
这侯府的平妻要比薛簌簌这个正妻还要风光,因为她有王之平的爱。
那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