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我特别喜欢在冬至、除夕等节日里去供祖宗,主要原因是有好菜吃,因为我爸是上门女婿的缘故,我都是到外公家去帮忙烧纸钱,放碗筷。我外公家大门进来就是大堂,中间靠北一点摆着一张方方正正的八仙桌,供祖宗的时候就在桌子南边放一只香炉,两边点上红烛,桌子中间放菜,必须要有鸡肉、猪肉、鱼肉、豆腐、青菜、鸡蛋等菜品,然后工工整整的把碗筷在东西北三个方位放上把双碗筷,北面是两个老式椅子,桌上放了两幅碗筷,东西是长凳,桌上各放三幅碗筷,筷子是必须在碗的右边的,碗里的饭盛上来的时候必须要翻个,圆圆滚滚的样子。
仪式开始的时候,碗筷和菜都在桌上,饭和菜品还冒着热气,家里人站在两边,外公先点燃红烛,然后点燃香放在炉子中间,然后后退几步,在草甸子上磕头,嘴里念念有词,完事起身拿起香就去点燃在大门后面的一盆纸钱。接着是我磕头,我一般都是说些保佑家里人平安,保佑学业有成,保佑老爸发大财之类的,之后我就去门口帮忙烧纸钱了,之后家里人都跟着磕头,因为家里祖宗比较多,所以还要到门外面两边的角落再烧两堆纸钱,边烧也边说吉祥话。
等大家都磕完头,纸钱烧的差不多了,就算仪式结束了,大家都把碗筷动一动,椅子凳子动一动,在菜上浇上青菜汤,就算可以自己吃饭了,当然这饭都要倒回锅里捣混在一起再去重新盛才行,红烛就扔到烧纸钱的火盆里。外公煎的鸡蛋,红烧的鸡肉,摊的煎饼我是百吃不厌的,每回供祖宗我都要吃撑的,因为老爸经常外地打工的原因,小时候我经常和外公外婆住,外公晚上会喝一点小酒,煎一个鸡蛋就够了,荷包蛋的边煎的焦脆,菜籽油微浸着,咬一小块,口齿留香。午饭吃完了,到下午三四点,我外公还会叫上我去西边田边和菜地里供“野祖宗”,那时候他东西都准备好了,小篮子里装了饭菜和纸钱,到了时间,他就牵着我先到村最西边的菜田,哪有几座坟包,我童年问过好几才外公,都是什么祖宗啊,外公也细说过,可如今早已不记得了,摆上饭菜我们就烧钱磕头,等把还有几处的“野祖宗”供完,天都擦黑了。后来外公过世后就没怎么再操办这样的仪式了,老家没拆的时候在我家也供过两年,拆了之后多的是我们去公墓上烧纸钱,很久也没有再供过祖宗了。
还有一年,没错,我记忆里就只有那一年,那是一个中秋节,外公叮嘱我,晚上去他家拜凉月粑粑,我当时还很好奇,从来没有拜过,怎么偏偏这个中秋要拜的,这天晚上月亮又大又圆,我跑到外公家,外公已经搬出小桌子了,然后陆续从家里拿出了团子,馒头,月饼,还有一个大猪头摆在了供桌正中间,然后我帮忙又拿出香炉、红烛,倒是不用烧纸钱,点燃蜡烛和香,我们就磕头了,我听外公念叨,保佑家庭和睦,今年风调雨顺,庄家有个好收成什么的,就自己拜的时候也跟着念叨。自那之后,我也再没有拜过凉月粑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