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场所应当是每个80、90后孩子童年时期魂牵梦绕的地方吧。我刚记事的时候,五分钱的硬币还能买一个糖吃,一百块去赶集能买一蛇皮袋的东西回家,而现在,超市匆匆逛了一下都已花了两三百了,手里的塑料袋都没装满,和我最早结缘的,就是我们村幼儿园旁边的“锁粉小店”了,店面进大门是老式的黄色木框和玻璃组成的一长排柜子做的柜台,正对大门最好的位置上摆放的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王中王火腿肠、喔喔奶糖、喜之郎果冻、小浣熊方便面等等任我们挑选,柜台北边还有豆腐、豆干等豆制品和少许卤菜售卖,烤鸭、香肠香味四溢,柜台后面靠墙还有一排高一点的柜子,柜子里放着日用五金器件,灯泡、电池、水龙头、开关啥的,还有的关着玻璃门的则放着糙米和瓜子花生等散称的炒货,小店南墙则摆放这一台阪神冰柜,里面有赤豆冰棍、瓜子仁冰棍、冰雹等等,价格两毛到一块不等。
“锁粉小店”对面有一个小六子理发店,我小时候的理发除了外公带我在家等走街串巷的剃头匠,上小学之前就是在这里理的发,店老板是外地人,落地生根不知多少年了,每次理完头发,我都会摸摸光秃秃感觉短短的头发硬的扎人,长大了却完全没那感觉了,不知道是头发软了还是手便糙了。
后来幼儿园关闭,锁粉小店也搬到了我们大队中心桥附近,隔壁就是另一家小店“龙青小店”,隔壁小店后来还扩建了,做出几间麻将室来,对了我后来拖酒瓶换钱就是来的“龙青小店”。他家店面倒是不大,一个方正的屋子,进门柜台下是零食旁边是香烟,后面的柜子里则摆放着不少酒,没到逢年过节,门口就堆满了小孩玩的擦炮、摔炮和过年用的“双节龙”那种巨响的老式炮仗,还有的就是烟花了,那时候我们是买不起的,如果不是做寿之类的大事,一般不会买烟花。然后就是一些八宝粥礼盒、饼干礼盒还有旺仔大礼包等,每年过节,我小阿姨来我家几乎都会给我带一个。
“龙青小店”坐北朝南的,那正好是在一个十字路口,“锁粉小店”正好在这路口就有自己买的房子,大门正对着东面,没想到老顾客也不少,来了之后反而形成了规模效益,两个小店的生意都不差,甚至比过去还好点,即便后来我到村小上学,去小店的话也是这两家,直到我去了镇小,就真的和这两记忆中的小店越来越远了。
光镇小门口就聚集这四五家小卖铺,东西琳琅满目,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样样俱全,延伸到南面街中心,有油炸铺、馄饨皮、粉丝车,镇小的小卖铺我终于见到了以前我二姐带给我的超好吃的一毛钱一包的臭豆腐(膨化食品),见到了电子手表和赛车,于是我便暗下决心要买这些东西。至于村上的小店,到现在也早已被夷为平地,但在我这还没变为历史的尘埃,而且已经被文字镌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