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林弯弯醒来的时候陆嘉睿已经出门了,冰箱上贴了新的便利贴:“粥在灶台上,吃的时候记得温一下。”
这年头,会做饭,还做得好吃的男人确实不多了,像陆嘉睿这样会挣钱又会做饭,关键是长得还很好看的男人,更是稀缺物种。除了年龄差距有些大之外,林弯弯都开始佩服李女士的眼光了。
出门赶上了拥挤的早高峰,到办公室的时候已经过了九点,离原定的会议时间只差30分钟。
助理小然已经将会议资料提前放在林弯弯的办公桌上,而前一晚齐如茵已经在电话里和她简要说过项目进程的变动问题,她迅速翻阅了文件夹里的材料,和昨天齐如茵讲的八九不离十。
会议前十分钟,齐如茵来到林弯弯办公室。
参加此次会议的除了公司全部股东和几个项目投资人,还包括此次项目预合作的几家金融机构。
最近几年经济下行,一连串针对破产法律实务的政策颁布,加快了市场主体的更新迭代。很多律所帮助几家大型上市公司重整成功并获得丰厚的管理人报酬后,不仅法律界,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对破产这块新兴产业虎视眈眈,企图在低迷的市场中再赚一波快钱。
而此次新项目就是针对企业破产业务新研发的一款APP,打破了传统法律实务类APP中使用对象的单一化,除公检法、律师等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人,该APP还将银行、投资人以及评估、审计、拍卖等行业人员也作为适用对象,凝结了破产业务的综合性。
当然,做法律服务方面的新媒体公司不止心悦一家,破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研发一款能在破产程序中解放劳动力的APP也成为很多新媒体人的梦想,谁都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由于本身破产这片领域算是新兴业务,没有前人的经验作为铺垫,短期内想铸造一个完美的法律产品达到解放生产力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之前很多新媒体公司所谓的破产业务综合APP研发都只在传统的法律事务APP上进行,并没有探知到根源所在。
而心悦此次新项目研发之所以受到各界的青睐,还归功于对破产法律实务有过深入实践的林弯弯。
18岁时林弯弯已从国内顶尖政法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德国顶尖学府深造,跟随知名法学教授专注研究“困境企业解救法律实务”,在德国参与了很多大型上市公司的重整业务。20岁学成归国的林弯弯如愿入职某赫赫有名的红圈律所破产组,开始了她作为破产律师的职业生涯。
经过三年的摸爬滚打,林弯弯看透了破产程序难以推进的症结所在:该领域稀缺的其实不是专业的律师团队,而是一个能将律师、法院、政府、评估、债权人、债务人甚至潜在投资人等各方主体协调到一起的平台。简要而言,如果拥有一个能使信息更加优化且无功效损耗地到达相对方、促使沟通效能达到最大化的平台,将为管理人扫清破产程序中至少50%的障碍。
恰巧那时正寻求创业伙伴的齐如茵找到了她。对方计算机专业出生,从事新媒体行业已久,当时对互联网+促进法律服务的业务十分看好。奈何原东家发生内部纷争,董事局人事大变动,新老两派斗争激烈,公司管理经营一度陷入失控状态。而好的创意都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互联网这一行,过期的创意将会失去研发的意义。
商机在手的齐如茵,容不得片刻耽搁,在发现几个股东打起了决议解散公司的算盘时,她果断拍板走人,并带走了她当时一手培养起来的研发团队。
两人其实是大学校友,林弯弯大一的时候齐如茵已经研二了,因为林弯弯上学早,且中间跳级过几次,所以两人之间的年纪差将近10岁。
但奈何林弯弯从小就有着与她年龄不匹配的成熟思想,对事物的看法也异于常人的独到,两人在一次辩论赛中作为对手相识,然后相见恨晚,从此结下了革命友谊。
毫不夸张的说,齐如茵也是除张呦呦外林弯弯在大学时期唯一的朋友,毕竟用李女士的话来讲,以林弯弯那乖张而不知收敛的性格,能在大学里交上朋友已是祖上积德。
兴许齐如茵本就和她思想同频,且两人从业经历导致捕捉信息的敏锐度极高,因此对于创业理念和公司发展方向都一拍即合。
于是在林弯弯23岁那年,和齐如茵等伙伴共同投资设立的公司成立了,公司字号命名为心悦,颇有“朕心甚悦”之意,经营范围为“互联网法律服务与培训等”业务,全称为心悦法律服务科技有限公司。
或许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结盟出现了团体效益远大于个体的结果,又或许他们刚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自心悦设立以来,公司发展可谓顺风顺水,先是靠一个主要服务于律师和法院的关于执行互通的APP展露头角,随后携后续研发的一些APP和小程序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杀到了同类型公司的上游。
心悦设立短短6年时间,现在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