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与你父亲交好的几个大人家中内眷来给我递了帖子,她们家有几个优秀的儿郎。”苏氏疼爱的眼神看着纪明昭“不过,我们昭昭的想法是最主要的。”
“我明白娘亲的意思,我会随您去参加的。”纪明昭理解父母的想法。在这个封建的社会,择一良婿就是女人的二次投胎,盲婚哑嫁更是不奇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好在纪父纪母还会尊重女儿自己的意愿,这已经好过了很多父母。
如果遇不到真爱,那相敬如宾也是一种适合吧。
像纪四爷这样一心一意只娶苏氏一人的男人在这个封建社会少之又少。
纪四爷纪怀瑾为纪家家主纪廷毅庶出,排行第四,其母亲是纪廷毅生母,现今的纪老太君收养的孤女,不过生下纪怀德之后便因产后元气大伤而早逝,尚在襁褓中的纪四爷便养在了纪老太君的下面,直至纪四爷进入书院读书。
纪家家主纪廷毅膝下一共四子二女,原配葛氏为葛家嫡女,生育二子一女,分别为嫡长子纪大爷纪怀德、嫡次子纪三爷纪怀臻、嫡长女纪怀柔。沈姨娘为葛氏陪嫁丫鬟,生育纪二爷纪怀桉、纪家家次女纪怀柠。
纪家家主二女早已出嫁,嫡长女纪怀柔嫁与葛家表兄,次女纪怀柠远嫁西南地方县丞,不常归京。
纪四爷科举入仕后,被外派至江南任八品文官,在江南结识江南首富苏家嫡女苏时晚,相守于江南近十年,还是在纪明昭十岁时才通过升迁得以返京,纪四爷现如今任翰林院正六品修撰。
回京后,纪明昭随母亲参加了几场宴会,出众的外貌加上不同于京城金玉堆砌出来的脱俗气质让纪明昭名声大噪。京城第一美人的头衔慢慢的就落到了纪明昭身上。当然,争议也不乏,毕竟京城还有个付凝如,那可是个才貌都不凡的女子,年年诗会女子里面的魁首啊。
而纪明昭嘛,虽其夫兄都曾榜上题名,但从未听说过她有什么才气啊。付凝如可是四岁便做成诗文,诗会上几次惊艳亮相也令人见之不忘。相比之下,纪明昭仅仅是几场女眷聚会,可信度便不高了。
翌日
纪明昭穿戴整齐,随母亲登上了马车。
此番是去往张太傅家参加张太傅母亲,如今的张老太君钱氏的寿宴,虽然是寿宴,但是也有为张家孙辈相看姻缘的打算。
张太傅作为当朝一品,太子之师,其后辈也是出类拔萃,除了张家嫡长孙现已成婚,还有几个公子未定亲,其中张二公子张晟不仅是嫡出的二公子,还曾与晏世子同窗求学,一同金榜题名,取得二甲第一的名次,现如今也是供职于朝廷,年方二十,前途不可限量。
到时,张太傅府门前已经停放了数辆各府车马,不少夫人携着自己的女儿款款步入府门。
纪明昭跟着苏氏,身后随侍几名丫鬟也一起走了过去。
“她竟然也来参加这次宴会了?”一黄衣少女瞧见纪明昭从远处走来,语气上带有一些轻视与不满。
一个六品官员家的女儿,竟也想攀附太傅嫡子。
黄衣少女名叫季黎,季家嫡女,当今皇后便是她的姑姑,一向便心高气傲,眼高于顶。
“她身上的白狐裘看着不便宜,也不知道从哪儿得来的。”身边几个女子嘀咕着。
季黎不屑的眼神打量着纪明昭的穿着。
“听说她母家是江南首富。”
季黎听闻冷哼“再怎样也改不了她是商户女的事实。”
说完便转身迈进了张太傅府门,那几个议论的女子也赶忙跟上去。
这边纪明昭随着母亲进入了张府的大门。
张府丫鬟在前方引着路,绕过照壁,沿着抄手游廊慢慢走着,不知道穿过了几个院落,终于到达了寿宴宴席处。
纪明昭一路上能感受到很多投来的目光,以前也是如此,谁让她长了副招人的长相。只是今日的目光好像有点奇怪,但是又说不上来是哪里奇怪,可能是她好久没出来了。
纪明昭随苏氏一起向张老太君见礼。
“小女纪明昭见过张老太君,见过张夫人。”
老太君坐于上首的太师椅上,看着见礼的纪明昭叫起。
“免礼,这么水灵的姑娘,纪夫人有福气啊。”
“老太君谬赞了。”苏氏谦笑着。
“听闻张老太君喜欢佛法,我这里刚巧有几卷普济大师亲手写下的几卷佛经。小小薄礼,还望老太君不嫌弃。”苏氏示意青螺把礼物递上。
“哦?普济大师?快让老身来看看。”张老太君惊讶,连忙让婢女展开。
“嗯,确是普济大师的亲笔啊,这哪里是薄礼!这是重礼啊!”张老太君惊喜的看着佛经。“难为你费心了。”
普济大师自圆寂过后,留下来的佛经大多被私人珍藏,能得一卷便是难得,更何况苏氏送来的是三卷。
张老太君看罢,眼神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