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的赚钱计划没做几日就停了,叛军的攻势比想象中还快,大城的新帝还未等到阳州和梁州的大军,先等来了三王的大军还有不到十日就要围攻大城的消息。
一时间,大城人心惶惶。
新帝急火攻心,在朝堂上直接晕了过去,一连几日都未上朝,局势越来越乱。
六月十一,李椿照例去报国寺点平安灯,谢夔不放心,跟着她一起去了,往日热闹的大城如今空寂无人,有人背着行囊带着一家老小逃离,有人呼天抢地,叹息这世道的无常。
“九龄,这世道会好吗?”
“会好的吧”
李椿向远处望去,朝阳斜照,薄雾散尽,不管昨夜多漫长,今日的太阳依然会如约而至。
这个世道总归会一日更胜一日的。
下山的路上,李椿无意间说漏嘴,谢夔才知道她真正的生辰是哪日。
是在六月十五。
她骗王嫂说她忘记了,王嫂当时还笑她是个傻姑娘,怎么会有人连自己的生辰都记不住。她没忘,可是就算记得再清楚,这世上也无人真心为她庆贺了。
“我帮你庆贺,李椿”
谢夔拉着李椿的手,目光闪动间既有期待,又有难以掩饰的绵绵情意,李椿迟疑片刻后,点头答应了。
怎么庆贺?谢夔没说,只让李椿六月十五那日等着便好。
回府时路过西院,孟姨娘叫住了他们,说良玉来信了。
沈良玉在信中说,她和谢斐大约还有十日就能回来了,信的最后,是写给李椿的一句话,字迹歪歪扭扭:
「叔叔们说韦家阿姐当了女将军,李椿,我日后也定能和她一样当上女将军」
很久之前,沈良玉曾告诉她,不管是庙堂高远还是高墙深院,亦或战场苦重,身为女子,她想自己选一选。
李椿为她高兴,庆幸她没有被束缚在大城中。此去乘风,那个从梁州来的沈良玉,最终奔向山高海阔。
后面的几日,谢夔忙着准备庆贺李椿生辰一事,每日不准李椿接近他的院子,把她「赶去」了厨房。
李椿无事可做,便在厨房给鸣翠她们几个讲起了曾听谢夔讲过的话本。
今日她说的是《荆钗记》,钱玉莲拒绝孙汝权的求婚,嫁给以“荆钗”为聘的穷书生王十朋,后王十朋被迫远走,孙汝权暗改家书为休书,哄骗玉莲上当,玉莲不从,投河自尽,幸遇救。
“…昔受荆钗为聘,同甘苦于茅庐,姑娘为夺婚之媒,继母为逼嫁之威,捱不过连朝折挫,抵不过昼夜禁持,叫一声妻,云愁雨怨天地悲…”
这是她听谢夔讲过的故事中,难得的好结局。
故事的最后,王十朋与钱玉莲以一枚荆钗为证,幸得团聚。
六月十五,李椿这一日的时间都被谢夔安排好了,早起拉着她去了集市,从城东吃到城西,直吃的李椿摆手拒绝才作罢。
午后临水赏荷,无边水茫茫,清风徐来泛波浪,荷叶田田摇池塘。
日头高照,两人各执一柄荷叶伞,李椿一路都在笑,余生回望,不管何时,她都觉得今日过得最开心。
两人玩至晚间才归,进门前收敛笑容,跟公主说在西院温书,谢夔早已求过他爹,帮他瞒这一次,公主对谢太傅的话深信不疑,从不多问。
生辰礼谢夔挑的最久,最后忍痛把这些年攒的金叶子都送了出去,拿盒子装着,递给李椿时,转过头,生怕自己多看一眼便割舍不了了。
“小财迷,都给你”
“九龄,你真大方”
李椿抱着一盒子金叶子一个个数,眉眼弯弯似初月皎皎。每数一下,谢夔的心都要痛上一分,直至李椿数完,啪嗒合上盒子,这「折磨」才算完。
“九龄,月亮”
十五的月亮在慢慢变圆,谢夔望着月亮,却只看见了李椿,院中月下,谢夔双手合一,虔诚的许下: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谢夔会陪李椿一辈子”
“嗯,一辈子”
他所牵挂之人在他身侧回道,还有一句:何止今日,李椿只愿与谢夔余生共度,年年岁岁。
那盒金叶子,李椿不方便拿走,便暂存在谢夔处,不过为了防止谢夔临时反悔,她写了一个封条贴上:
「李椿二十岁生辰礼」
谢夔说她不信任自己,他既送了定不会再要回来,李椿笑着回他,自己这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话里话外都在挤兑他。
果不其然,话音刚落便被谢夔推出门外,说自己要抱着那盒金叶子休息了。
“谢谢你九龄,我今日很开心很开心”
“知道了”
故事中的李椿和谢夔许诺了余生,故事外的何季在这日的故事讲完后说道:
“何某的故事还剩一日,诸位明日再会”
永州的初夏将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