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沈明北失了赌场的生意,只能在公路旁卖包子,虽然剩下了一小半,但是好在本钱保住了。
剩下的他拿到唐旺家,给他们当晚饭吃了,顺便告诉他们家一声,这几天的包子少包一些。
无视了一直围绕在自己身边,没话找话的唐旺妹妹,沈明北心里暗自嘀咕,这唐旺妹妹的精神病,好像更严重了。
另一边,夏兰兰和明承书来到了印刷厂。
明承书和厂里的领导也是老熟人了。现在大学里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很多大学大学老师都是用自己的书作为授课的教材。
明承书在大学里任教多年,不只是上课用的教材,他的很多著作也是在由这个印刷厂印刷的。
厂里的主任知道他的要求高,不只是出版社那边要审核,他自己更是会亲自来跑一趟,对各个细节进行细致的把控。
夏兰兰这才也算是跟着明承书来见世面了。
她听着印刷厂刘主任笑着和明承书展示自己的新设备,“这是我们厂新购入的一个设备,能印刷出彩色的图案,不仅颜色更加靓丽饱满,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生产费用。”
“明教授您看,这本书的封面我们就作用了这样的处理,生产成本不变,但是效果是不是比之前好多了。”
刘主任摩擦着封面,笑得有些炫耀,“马上快过年了,我们还和市里的百货公司合作,准备印三千本挂历,正好明教授你来了,我送你两本。”
他说着,从机器旁边抽出两本新印出来来的挂历,上面印着港台有名的女明星,正面镜头,笑得灿烂。
新印出来的挂历还带着油墨的味道。
“夏姑娘,你也拿着一份。”
见者有份,刘主任很大方的递给了夏兰兰一份。
马上就要新的一年了,家家户户挂历是必不可少的,便宜的一两毛钱,但是像夏兰兰手上这般精美的,肯定要贵一些。
“刘主任,这挂历可真漂亮啊,颜色也丰富鲜艳,这一份不便宜吧。”
“是不便宜,听百货大楼那边说,一份要五六毛钱呢。”
都快赶上一斤猪肉了,着实不便宜。
但是春节可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日子,新年都愿意图个好彩头,哪怕是口袋里没那么富裕的,也愿意在年节的时候掏钱。
“就这个价格,还供不应求呢,”刘主任乐呵呵的补充道,“百货大楼又订了五千份,听说都卖到隔壁市去了。”
“真是好看。”夏兰兰真诚的夸赞道。
她细细打量着手中的挂历,想着越来越近的春节,忽然灵机一动。
“刘主任,咱们厂里还接单吗?如果是私人的订单,咱们厂里接吗?”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夏兰兰这么一说,刘主任立刻就懂了她的意思。
他笑问,“夏姑娘是想印什么东西吗?”
“我们厂里是不接私人订单的,要见了介绍信才能开机器。”
刘主任这话半真半假。
印刷厂是国营单位,平日里对接的也是像百货大楼,各大工厂、政府这样的正规单位,公对公,当然需要介绍信。
但是现在改革开放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是真遇到大的私人工厂,订单大的,走走关系也给开工。
刘主任会拒绝,主要是以为夏兰兰是自己想要印个东西,一个两个的,看不上这些小单,懒得开工。
找个借口搪塞过去而已。
夏兰兰听出刘主任话里的拒绝,点点头,没再提起这个话题,而是看着刘主任将话题又重新回到明承书的新书上。
等到两人敲定好细节,夏兰兰随明承书从印刷厂出来。
由于刚刚刘主任的拒绝,夏兰兰已经将刚刚的想法否决,想着再寻他法,没想到明承书却主动聊起了这个话题。
“兰兰,你刚刚问刘主任,是想印什么东西吗?”
“对。”夏兰兰点点头。
在夏兰兰和沈明北看来,别看明承书总是和沈明北吵嘴,脸上嫌弃的不行,其实他就如他们的父亲一般,处处为他们着想。
面对明承书的疑问,夏兰兰也没有丝毫的隐瞒。
“我也是看到印刷厂里的挂历,才有了想法。”
“还有一个月左右就过春节了,到时候肯定家家户户都要买挂历,但是除了挂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福字,对联!”
春联,福字,哪怕再穷的人家,过年都不会在这方面省钱。
看到那些挂历,夏兰兰瞬间产生了一笔生意经。
相比于后世样式丰富的福字,现在的样式可以说是单一的。
红底黑字,上面印着一个光秃秃的“福”字。
甚至村里很多人家,都是找附近的老人家写。
可以说现在福字、对联的市场一片空白。